技術特點
技術特點

美利達內止擋系統
MERIDA INTERNAL BLOCK SYSTEM

在美利達,總是會有新的創意誕生,即使只是很微小的設計巧思。碳纖維公路車,在遭遇意外或是倒車時,把手經常會大力撞擊車架,而導致受損的可能。一般的做法,是外加保護的機制,這意味著額外重量的增加與外觀上的不協調,當然,這是熱血公路車玩家所不想要的解決方式。專利設計的「美利達內止擋系統」,聰明地從內部解決問題,而且僅增加微不足道的些許重量,外觀則一點都不受影響。美利達聰明的做法是,在前叉豎管上,放上止擋束環,只要鎖上螺絲,前叉的轉向角度就會被有效地限制住,避免直接撞擊車架。MIB,「美利達內止擋系統」,簡單聰明的設計,卻是非常地有效。

智慧走線技術
SMART ENTRY

更完善的隱藏線組方案:有效解決傳統隱藏式走線的一切缺點,透過先進的智慧走線技術,讓車架內的線材能有效固定,除了能減少相互磨擦而產生的異音,更不會因此加速線材的損耗及老化,且能完全對應如Di2及傳統拉線式線材,甚至連液壓油管也能相容。此項技術將率先用於2016年120車系及96車系。

AWS抗皺摺工法
ANTI WRINKLE SYSTEM

碳纖維車架可以比其他素材,塑造出更變化多端的外形。但舊有製程的限制,雖然碳纖維車架外觀能夠平整光滑,但在內壁卻是如月球表面般凹凸不平。美利達在碳纖維製程中,採用特殊內襯,可以將內壁皺摺的情況降至最低,達到更穩定的性能表現,剛性更強,耐用度更高,而且重量也能降低。

彈性後叉
FLEX STAY

公路車與單避震登山車,在後三角並無避震裝置,因此能夠達到輕量化,並且把車手的踩踏能量忠實地傳遞至後輪,但相對的,路面上的震動也會直接傳至車手,加速疲勞的產生。美利達的彈性後叉,正是此議題的最佳解決方案,獨特的後三角管型設計與製程,能夠協助吸收大大小小的震動,卻又能有效率地傳遞踩踏能量。

直鎖式碟煞機構
POST MOUNT DISC

採用直鎖式設計的碟煞勾爪,能輕易執行安裝卡鉗所需的校準工作。而透過不同尺寸的轉接座,即可對應搭配各種尺寸的碟盤規格。

隱藏式管線
INTERNAL CABLE

精緻的車架設計巧思,將煞車線與變速線隱藏於車架內,外觀上更簡潔,同時管線又有更佳的保護效果。

平焊技術
SMOOTH WELDING

獨特的焊接技術達到平滑的焊接線-不僅美觀、同時在焊接結構的強度絲毫不打折。

後下叉直鎖式碟煞座
C-S POST MOUNT DISC

後下叉直鎖式碟煞座有著三大設計優點:1.設置於車架後下叉靠近勾爪的位置,可以減少卡鉗受外力碰撞的機會。2.卡鉗依附在後下叉,煞車作動時,後下叉提供卡鉗的支撐性最佳。3.隱藏在後下叉內的油管,在接近碟煞座的位置露出,簡潔又能提升安全性。

雙重固定/下管導線座
DOUBLE STOP / DOWN TUBE EXIT
傳統的全避震車走線,常因為避震作動,導致管線彎曲磨損、破裂,產生額外的阻力或拉扯,進而引響變速器工作的精準度。美利達開發出雙重固定的套管設計,可以確保管線的長度固定,避免走線產生不必要的位移;而位於下管下方的大型導線座,則可以輕易地完成管線的日常維護工作。


DCT雙通道技術
DOUBLE CHAMBER TECHNOLOGY

以碳纖維前叉為例,透過在管材中形成特殊樑柱狀的支撐結構,美利達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可以兼顧超高剛性,在特定方向又可以保有足夠的吸震能力。借由此技術的加持,美利達的碳纖維前叉,能具有高剛性、高安全性與高舒適度的性能展現。

彈性座桿
S-FLEX

美利達打破一般空氣力學車款硬朗的騎乘路感,透過S-FLEX技術的研發,使得REACTO的座艙舒適度,得以大幅提升。空氣力學最佳化的碳纖維座桿,整合了彈性體區塊,提供了足夠的吸震能力,有效延緩車手因長時間騎乘所產生的疲勞累積。

彈性前叉
F-FLEX

與REACTO的後三角設計概念相同,RIDE的彈性前叉使駕駛艙的舒適度表現再提升。REACTO的S-FLEX彈性座桿,提升了座艙的舒適度,而不影響踩踏所需的高剛性,舒適與剛性各司其職;而RIDE的彈性前叉,除了顧及優異的吸震能力之外,卻仍能保有高水準的操控精準穩定度。


奈米碳纖維
NANO MATRIX CARBON
任何能增強碳纖維性能的方法,一直不斷地被研究開發。美利達在碳纖維製程之中,加入了特殊奈米微粒,可大幅強化樹脂的粘合強度,使得碳纖維車架整體結構的抗衝擊能力,提升了高達40%,車架更堅固耐用。


生化纖維減震配方
BIO FIBER DAMPING COMPOUND
一些碳纖維車架美利達特別在不同的部位,例如:前叉、公路車與登山車的後三角,添加了天然亞麻纖維材料於碳纖維製程之中,可以協助吸收高頻率的震動,大幅提升舒適度,延緩疲勞的產生。


TFS 輕量化鋁合金工法
TFS-TECHNO FORMING SYSTEM
鋁合金在車架材質的選擇上,仍然佔有重要的地位。美利達採用自有的TFS成形工法,搭配採用特殊鋁合金管材Racelite 6061,能製造出具有豐富變化的立體管形。


HFS 液壓式成形工法
HFS - Hydro Forming System
機械成形的TFS工法,是由外部對管材施壓成形。相反地,液壓成形是將液體由管材內部向外高壓推擠,搭配使用特殊鋁合金管材Prolite 66,可造就出更複雜的管形變化。


碳纖維前叉
CARBON FORK
工藝技術的展現,高階的前叉產品已採用全碳纖維材質。美利達的碳纖維前叉,能結合高吸震能力,又能顧及側向剛性,足以應付任何需要高度精準的操控情況。


PROLITE 66
三抽管鋁合金
三抽管鋁合金
PORLITE 66 TRIPLE BUTTED ALUMINIUM
美利達頂級鋁合金材料,擁有耐用與輕量的高品質鋁材特性。三段抽管達到管材的不同厚度,有最佳的剛性重量比(STW),更能應付高階車架設計的特殊需求。


輕量鋁合金
RACELITE 61 ALUMINIUM
美利達成功將航太輕合金技術運用於自行車車架上的成就之一。在精良的熱處理強化同時穩定鋁合金特性後,讓鋁合金雙抽管材能製作出輕量且堅固的車架。


X-Taper頭管
X-TAPER HEADTUBE
外觀狀似X造型的異徑頭管,上方採用輕量的11/8吋培林,下方則為大尺寸的1.5吋培林,搭配錐型豎管的前叉,能達到精準的轉向操控性能。


K-MOUNT
腳架整合式後勾爪
腳架整合式後勾爪
K-MOUNT DROP-OUT
鋁合金車架所特別設計的碟煞勾爪,也整合了HEBIE的的停立車腳架系統,能提供在煞車時最佳的抗扭轉剛性,安全性加分。


浮動連桿
FLOAT LINK
後避震器為浮動式設計,後避震器的上、下鎖點都會跟著整體避震結構作動,整體靈敏度可以再提升,後避震器的壓縮比設計也可以再進化;避震作動時,車手會感覺避震行程再延伸的騎乘體驗;後避震器與主車架的鎖點位置移除,外觀則更為簡潔俐落。


競賽級連桿
Race Link
這是一款最佳化的XC級後避震結構,效能出色的競賽級連桿擁有極度精簡的結構及重量,尤其是僅重80克的超輕量碳纖搖臂,更突顯了輕量化上的成就。在效能部份亦是競賽級連桿的特點,在輕量及精簡的結構下,競賽級連桿成功減少了25%的能量耗損,並保留了敏銳的減震效果,因此能讓使用競賽級連桿的車種擁有更出色的踩踏效能,以此向各式爬坡路線及下坡道宣戰。


最佳化騎乘工程
M.O.R.E SUSPENSION
在所有美利達120mm行程、以單轉點為避震架構的車款上,每個不同尺寸的車架,都會確保擁有相同的避震性能與體驗,作動順暢,且能將踩踏所造成的影響降至最小。


貫通軸
THRU AXLE
高剛性抗扭轉的直通軸,有著12mm與15mm兩種直徑,適用於142mm的後花鼓系統。可大幅提昇後三角剛性表現,無需工具拆裝後輪,可保持精準的碟盤位置。


鎖定/遠端鎖定系統
LOCKOUT/REMOTE LOCKOUT
美利達所搭配的避震前叉或後避震器除了可以從本體上控制避震器的作動,還可以透過把手上的撥桿進行連動,這讓玩家可以針對不同的地形,讓避震器的效益產生最大化。


VPK虛擬轉點避震系統
VPK – Virtual Pivot Kinematics
美利達獨特的「VPK虛擬轉點避震系統」是一種提供超靈敏反應的避震性能的同時,還能將踩踏或是煞車對避震作動的影響降到最低的智慧型登山車車體避震系統,帶來更多林道越野的騎乘樂趣。140、160、180等避震長行程的車款都搭載VPK避震系統。


Di2整合
Di2 READY
就如同頂尖職業賽事的器材競爭一樣,越來越多追求高科技零件的公路車愛好者,開始接受Shimano操控省力、耐用度高的Di2電子變速系統。任何標示「Di2整合」圖章的車款,在後下叉或是座桿內都設計有電池座,以達到最佳的電子變速系統整合性。


整合式座桿鎖附機制
INTEGRATED SP CLAMP
開發WorldTour戰駒,就像是在一級方程式賽車中競爭一樣,最微小的細節,都可能會影響成績的好壞。WARP TT與REACTO特殊的「整合式座桿鎖附機制」,除了外觀簡單俐落之外,重點是能大幅減低上管與座桿之間的空氣亂流,任何能幫助選手節省功率的設計,都是美利達所必須斤斤計較的地方。


模組化頭管/
打造專屬駕駛艙
打造專屬駕駛艙
MODULAR HEAD / MODULAR COCKPIT
美利達.藍波車隊認證的頂尖計時賽車WARP TT,配置了模組化頭管系統,透過特殊墊片調整,頭管高度可墊高30或60釐米,手把豎管長度也可變更,且內部可整合Di2控制器,再配上主、副把手豐富的調整機制,可以輕易地找出您所專屬的駕駛艙設定。


NACA快背斷面
NACA FASTBACK PROFILE
科學化的風洞測試,累積數據的分析,美利達從中找出空力車款WARP TT與REACTO的最佳化管形結構「NACA快背斷面」。參考機翼造型,在靠近收尾處直接削平,將此管形應用在下管、立管與後上叉,除了可以將車架重量控制在水準之內,又能同時兼顧空氣力學與剛性的表現。


可調式座墊鎖附機制
FLIP FLOP HEAD
空氣力學車款講究各部位的空氣力學效益,然而,若是車手無法達到最佳化的騎乘姿勢,身體所產生的風阻,卻足以抵消所有空氣力學的優勢。有鑒於此,美利達設計了「可調式座墊鎖附機制」,等於是讓車手可以任意微調REACTO或是WARP TT的立管角度,找到最有效率的踩踏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