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IDA 美利達自行車
美利達自行車
  • 首頁
  • 全車系
  • 人身部品
    • 包款
      • 後背包
      • 行李袋
      • 郵差包
      • 手機袋
      • 座墊包
      • 車架袋
    • 襪款
    • 單車碼表
    • 展示架
    • 護目鏡
    • 棒球帽/小帽
    • 工具組
      • 簡易工具組
      • 其他工具
    • 車鎖
    • 水壺
    • 水壺架
      • Carbon系列
      • 鋁合金系列
      • 塑鋼系列
    • 打氣筒
      • 立式打氣筒
      • 攜帶式打氣筒
      • 高壓打氣筒
    • 單車手套
      • 短指手套
      • 長指手套
    • 自行車燈組
      • 前燈
      • 後燈
      • 前後燈組
        • Merida USB 鋁合金前後車燈組
        • 高亮度前後燈組
        • QL-275W+QL-262 前後燈組
    • 服裝
      • 自行車服
      • 自行車褲
    • 安全帽
    • 護臂套
    • 單車頭巾
    • 自行車零件
      • 手把帶
      • MTB握把
      • 踏板
      • 座管束
      • 座墊
      • 手把豎管
  • 經銷商

大美無言 海天大道 - 東海岸

首頁 » 最新消息 » 單車旅遊 »

大美無言 海天大道 - 東海岸

大美無言 海天大道 - 東海岸

[2018-07-10]

dsc_0273.jpg

dsc_0303.jpgdsc_0573.jpgdsc_0508.jpg


兩個人的旅行,兩台車,千山萬水,海角天涯。我們飛進了瑰麗的東海岸,天生的浪人特質,蒼茫孤寂、遠離塵囂。一畦畦濃淡的黃橙,交織成渾然的拼布,墨綠的山色拔地而起,長雲流轉著萬千纏綿。騎進海岸林中,成排的椰子樹迎風搖曳,浪濤汩汩不絕於耳,在碧海與綠林間穿梭,彷彿騎進了熱帶島嶼。

騎上高台,呼吸海天一色的壯闊,享受陸地盡頭的絕色奢華。一覺醒來,藍調色溫漸漸退出舞台,雲彩如絲綢輕撫著海洋,金陽跳出海平面,雲朵開始翻滾,在兩天的大雨過後,我們終於在三仙台迎到了火燒雲。

這裡有絕佳的地質教室,一處處的海岬,突出海岸的岩岬海蝕成令人驚嘆的壺穴、平衡岩、拱門及洞穴。這裡有增上的力量,處處可見宗教的仰信融入在建築語彙中,在島嶼的邊界綻放出精神的璀璨。

忠勇自行車道是東海岸的驚嘆號,騎行在巍峨的大山腳下,兩旁盡是綿延的梯田,金黃夾雜翠綠的稻穗隨著海風搖曳,陣陣的稻浪呼應著遠方萬頃的碧海,宛如天上人間。我們喚醒全身的細胞,大口呼吸天地的浩瀚,讓大海的浪濤穿身而過,讓大山的綠活印入心裡。
這是我們太平洋海天之路的第二段行程(第一段行程按這裡),主要是東海岸南往北,由東河到長濱,沿途主要景點有登仙橋、小馬隧道、都歷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八嗡嗡自行車道、三仙台自行車道、比西里岸部落、成廣澳、石雨傘、烏石鼻、忠勇自行車道、及金剛大道。

...告別吉田橋後,判斷相機應該可以抵擋間歇的雨勢,決定拋開雨衣的束縛,讓細細的雨絲按摩肌膚,讓清新的山風輕拂髮梢,用全身的感官記住盛夏28度西的清涼。
dsc_0223.jpg提醒Maggie觀察這段台23的特色,騎了一段路後Maggie說:「我們騎在一段河流侵蝕的峽谷中」。是啊,這段峽谷是馬武窟溪切穿海岸山脈出海的路線,北側有都歷山,南側是大馬武窟山。過小馬隧道後見到一個大曲流,曲流中的溪谷有明顯的河階地形。 dsc_0239.jpg有些河階地已經被闢成稻田,馬武窟溪是台灣最彎曲的溪流,在海岸山脈裡雕塑出許多河階地形。dsc_0242.jpg

過了第二個曲流後不久,Maggie發出尖叫,「好多猴子啊」!
我們到了登仙橋了,這裡是泰源幽谷中台灣獼猴與人類接觸最頻繁的地方。可能因為遊客餵食,這裡的獼猴不但在路上玩耍,還會主動的靠近人,甚至跳到汽車上呢。dsc_0238.jpgdsc_0228.jpg
看夠了猴群,Maggie騎往一旁的登仙舊橋,山高谷深,綠潭泓影,慢遊虹橋,愜意暢快。
dsc_0235.jpg

折返小馬隧道,穿越馬沙林尼山到台11省道。我提醒Maggie,我們不只穿越台東縣平地公路唯一的隧道,也穿越了一段歷史。這裡曾是東海岸進入泰源盆地唯一通道,有「陶源洞天」之稱,一直到1986年,從東河橋沿馬武窟溪新闢公路後才被取代。

日治初期,日本政府命阿美族人開挖暗渠,穿越馬沙林尼山,引馬武窟溪溪水到小馬地區灌溉農田,小馬埤圳於1929年完工。後來又繼續強迫阿美族人將暗渠擴大成可通行車輛的隧道,於1932年完工。小馬隧道除兩端在戰後有稍整修外,內部皆是阿美族人人工開鑿的原樣。

dsc_0248.jpg
台11線御風前行,跟著直覺,鑽進小路尋找濱海的桃花源,一畦畦濃淡的黃橙,交織成渾然的拼布,墨綠的山色拔地而起,長雲流轉著萬千纏綿。dsc_0252.jpgdsc_0254.jpg
兩個人,好溝通,默契足,想到哪騎到哪,充分享受探索的樂趣。
dsc_0257.jpgdsc_0262.jpg


位於都歷半山腰的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是每次來東海岸一定要拜訪的。騎上陡坡,就是為了呼吸海天一色的壯闊,享受這陸地盡頭的絕色!dsc_0272.jpgdsc_0273.jpg
這是不公平的人力電力競爭,女王在陡坡中段就拋棄了我,好整以暇地來到高台上悠遊,這會兒還可以坐在樹底下悠閒地閱讀,這台eSPRESSO真是女王救星!難怪這趟行程中,他逢人就推薦這台電力輔助自行車。dsc_0279.jpg
dsc_0283.jpg
瀕臨太平洋的八嗡嗡自行車道,與大海只有一線之隔,人煙稀少的台11線舊道,空靈遼闊,流瀉著讓人無法言喻的絕色奢華。
dsc_0288.jpgdsc_0289.jpg


就是這個FU,就愛這種騎到世界盡頭的氛圍。

dsc_0292.jpgdsc_0295.jpg

一起騎車,一起看海,就夠了!
單車人的願望就是如此簡單。dsc_0303_285571.jpg

五十元硬幣大小的小螃蟹在路上橫行,仔細觀察他們如何霸道,小螃蟹也在觀察我,無論我移到那個角度觀察牠,牠也始終以正面及兩支大鉗子面對著我。dsc_0297.jpg
這是什麼情況,真的要騎入仙境了嗎?雲霧從海岸山脈的峰頂流瀉而下,綿延到海平面上,第一次見到如此的微氣候景觀,大開眼界。 
dsc_0299.jpgdsc_0301.jpg離開自行車道後,眼前來個大驚喜,請看,八嗡嗡這片寬廣的海稻田,真的有夠療癒的,遠處伴著搖曳的椰子樹,浪漫中還帶著點哲思!dsc_0308.jpg

進入成功鎮,這是花東海岸上最大的補給點,先吃一碗在地人都推薦的豆花,滿滿的幸福感湧上心頭,尤其在被炸彈雨海扁了兩天半之後,這碗豆花就宛如是天上的珍饈美味,逆境後的小享受,更勝平日的大奢華。 dsc_0310.jpg
進入成功鎮還有兩個目的,除了準備今天的晚餐,還要把破掉的內胎補起來,以備不時之需,為什麼不直接買條新的呢?買不到的,花東海岸上唯一的一家自行車店就在成功鎮,這是一家連招牌都沒有的車店,店內的內胎規格大概只有26吋與20吋兩種,我沒有帶補胎工具,可以找到車店補胎就已經是萬幸了!dsc_0312.jpg

旅途中遇到的人與事都是一幅風景,來到小鎮的老車店,宛如回到了20世紀的70年代,青澀年華的車店印像又活現在眼前,老師傅拿著香腳定位破洞的地方,再用鋸子磨粗內胎,黏上補胎片後又用鐵鎚敲打,看到扎實的老手藝再現,心頭不禁湧起了一番漣漪。

順便借了一罐潤滑油,保養鏈條,老師傅特別提醒我不要噴到輪框,會影響煞車。老師傅應該不知道碟煞不是用輪框,所以我就跟老師傅解釋了碟煞制動的原理,簡單的交談,不只交換了單車機械的知識,也隱含著生活經歷與處事態度。dsc_0317.jpgdsc_0318.jpg


騎進三仙台自行車道,傍晚的車道上只有零星的運動人口,我們又回到了兩人世界,蒼茫孤寂、遠離塵囂,花東海岸的浪人特質,真的是現代人壓力的解藥。dsc_0329.jpg
基翬路段,進入海岸林中,成排的椰子樹迎風搖曳,浪濤聲汩汩不絕於耳,在碧海與綠林間穿梭,彷彿騎進了熱帶島嶼,真的是一條進入天堂的自行車道。

dsc_0324.jpgdsc_0326.jpg


我們找到一處離三仙台最近的海灘,靜靜地感受天地運行的無聲力量,三仙台原是一處岬角,經過千萬年的海水侵蝕,終於蝕斷了岬角頸部,成為今日的離岸島,老一代成功人的記憶中,都還保留著涉水到三仙台的畫面。

dsc_0332.jpg


暮色中挺上東15鄉道,再轉入無名的產業道路,不久,路況變差,一般人可能會猶豫是否要往前走,大部分的人都會猜測後面應該沒路了。我們還是意志堅定不移,騎進一處幾乎沒有人煙的高台,蟲鳴之聲不絕於耳,偶有農作,更多的是棄耕的荒原,沿途的電線桿是文明唯一的蹤跡。長路漫漫獨行,只為尋找一處遺世獨立的心靈家園。dsc_0418.jpg
我們今晚的家三野高台民宿,就是位在這片高台的荒野中,我心目中的理想別墅是背山、面海、遠離喧囂,三野高台真的幫我實現了。三野高台是一棟造型很獨特的兩層樓建物,一二樓有點像撲克牌切牌,分往左右側滑移。屋頂還有小角度的傾斜,一樓是大廳與餐廳,格局別緻,裝潢溫馨。dsc_0440.jpg

dsc_0334.jpg


民宿主人汗青與雅文,都很年輕,原都在臺北工作,遺世獨立的民宿是他們的夢想,男主人是建築師,三野高台就是他嘔心瀝血的寶貝,宛如是一件藝術品。 

dsc_0339.jpg

dsc_0342.jpg

四間客房都在二樓,房內是以淺灰與淡淡的蘋果綠為基調,放鬆的氛圍中又帶點活潑,從室內就可望見三仙台與大海,這真是我夢想中的房子。 整夜蟬鳴與蛙鳴相伴,充分享受郊山的氛圍,有時還可聽到山羌的低鳴呢。

dsc_0345.jpg

dsc_0346.jpg

我最喜歡二樓的大露台,展望極佳,雅文建議我們可以在露台上晚餐。脫掉上半天被雨海扁的鞋襪,赤著腳舒爽地走到露台上,大啖從成功帶上來的鬼頭刀魚排與鹹酥雞,佐著民宿提供的茶飲,寶藍的色溫中,太平洋整個在眼前展開,北側可以看見長濱的金剛山,東南東方就是三仙台,大海中魚船燈火點點,涼涼的西南風沿著西側的海岸山脈陣陣吹來,一整個舒爽、藍調、浪漫,整天的騎行後,能夠如此愜意的晚餐,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dsc_0356.jpg

晚餐後,民宿的貓咪Hana也跳上桌,一起凝望大海,他才是露台真正的主人,我們只是過客,感謝牠與我們共享這無敵的暮色。雅文說Hana是隔壁的阿美族老夫妻取的名字,在阿美族語及日語中都是花的意思。果如其名,坐擁這片山水,真的是一隻幸福的貓咪。dsc_0361.jpg
凌晨4點半就睜開眼睛,往窗外望去,海平面上已現紅光,趕緊跳起來,抓著相機與三腳架,直奔汗青建議的樓頂拍照。dsc_0370.jpg
一開始,只有東方天際一絲絲的魚肚白交雜著紅光,其他的天空還呈現著朦朧的藍調,海面上還有點點的漁火,三仙台突出在海上,一旁擾動的海流映照出一片銀白。dsc_0382.jpgdsc_0403.jpg藍調色溫漸漸退出舞台,滿天的雲彩如畫,如絲綢般輕撫著大地與海洋。金陽跳出海平面,雲朵開始翻滾,在兩天的大雨過後,我們終於迎到了火燒雲。
dsc_0398.jpg往後看,朝陽已經染紅了海岸山脈的山頂,伴著難得的日出彩虹。往北望,高台上的梯田鮮活快意,遠方長濱的金剛山清楚可見,那是我們今天早上的目標。dsc_0410.jpgdsc_0429.jpg感謝雅文的體貼,知道單車人都習慣一早出發,7點半我們行李上車,她也幫我們準備好早餐了。坐在一片綠意的餐廳用餐,視線可直達三仙台,食慾大開,主食是超大號的貝果三明治,配上現熬的桂圓粥,美味又有飽足感,水果盤剛好補充花東海岸的不足,當然,還有不可少的咖啡與豆漿。dsc_0433.jpgdsc_0436.jpg
趁著早餐時間再與雅文閒聊民宿經營的點滴,實現了夢想,享受著夢想,在夢想中融入這片土地,當然也會有一些代價,這些都會沉澱為人生成長的養分。我們喜歡閱讀這片土地,也喜歡閱讀島上的人們,斯人斯土,交織成最美的風景。dsc_0438.jpg 同樣熱愛大自然,汗青與雅文跟我們很談得來,坐擁三仙台的這家美宿,為我們的大洋行程刻劃下深深的印記。dsc_0427.jpg昨晚辛苦爬上來的汗水,化成今日下滑的快意,一路的鮮活綠意,更是讓人心情飛揚。dsc_0413.jpgdsc_0441.jpg兩個人的旅行,兩台車,海角天涯。dsc_0442.jpg航向大山,奔向大海,世界盡在我輪下。dsc_0445.jpg
遠眺三仙台,享受兩個人的海灘。dsc_0448.jpg
騎進比西里岸(Pisirian)部落,Siri,是山羊的阿美族語,Pisirian就是養羊群之地。部落就以這名稱為意象,在活動中心旁滿佈木作的羊群,幾米作品中的小女孩背影也彩繪在部落各處角落,閒置空間塗上紅黃橙相間圖騰,中間還安插著幾米風的白羊,整個部落散發著藝術家的閒散氛圍。dsc_0454.jpgdsc_0456.jpg

回到台11線不久,路邊就有一處歷史地景,這是位於成功鎮成廣澳的廣恆發商號與溫家古厝。從衛星地圖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成廣澳是一處天然的彎月形港灣,早年就是漢人入墾東海岸的重要據點,也是花東對外交通貿易的樞紐。dsc_0457.jpg

大約1910年,來自屏東內埔的溫泰坤在此建立廣恆發商號,發展成東海岸最大店舖,洋樓式街屋更是東海岸的文明地標。 新港漁港啟用後,政經中心轉移到新港。成廣澳迅速沒落,溫家後代也往外發展,廣恆發商號與一旁的溫家宅院逐漸荒廢,目前僅存洋樓拱門和巴洛克式立面。我們只能從斷垣殘壁中拼湊百年前成廣澳的風華。
dsc_0461.jpg
海岸線的騎行很奇妙,景觀流轉很快,常常一個轉彎後,就是完全不同的風景,才念者金剛山消失很久了,這會兒他就出現在眼前,而且更近更清楚了。dsc_0463.jpg
石雨傘,一處令人驚嘆的海岬,狀似象鼻的狹長岩岬突出海岸達一公里,因海蝕而分為數段,最前端成了零星的顯礁。dsc_0470.jpgdsc_0473.jpg

岬角有無數的壺穴,還有狀似香菇的岩塊,俗稱石雨傘,是由較細長的岩石向上托住較大的岩石而成,學名稱平衡岩,岬角尾端還有壯麗的海蝕拱門及海蝕洞。dsc_0472.jpg
dsc_0480.jpg花東海岸彷彿是千變女郎,剛剛才在猙獰的海岬中驚嘆,還沒回過神來,立刻變臉成平順宜人的新月海灣,這裡也有一個可人的名字「宜灣」。dsc_0481.jpg
騎行百里,只為化作老鷹的視角,讚嘆這片瑰麗的土地。dsc_0488.jpg
如此靜謐的路線,怎可飄飄騎過,當然要停下來,用全身的每一個細胞,大口呼吸天地的浩瀚,讓大海的浪濤穿身而過,讓大山的綠活印入心裡。dsc_0495.jpgdsc_0508.jpg
藍天白牆拱門尖頂,烏石鼻天主堂把仰信的力量全部融入在建築的語彙中,在島嶼的邊界依然綻放出精神的璀璨。
騎進天主堂的活動廣場,引起一陣騷動,許多長者與我們打招呼,原來這裡是部落的日間照顧中心,老人們都聚集在這裡下棋打牌,做手工藝,一位社工招呼我們去看原住民的LV包,只要收集易開罐的拉環,經過原住民婦女的巧手,一針一線慢慢編織,就能化腐朽為神奇,成為一個個讓人驚豔的手提包及頭飾。dsc_0517.jpgdsc_0519.jpg
就是喜歡這種天人合一的和諧,騎行在巍峨的大山腳下,綿延的金色稻浪一路相伴,一台車,一片雲,一顆心,世界就在當下。dsc_0522.jpg
騎行花東海岸的一個特色就是地形變化極快速,田園、山脈、沙灘、岩岸、海灣,岬角等,就像萬花筒一樣在眼前不停的流轉。dsc_0528.jpg
dsc_0530.jpg
在長濱街市整補後,轉入東13鄉道,奮力往海岸山脈挺進,照例,女王騎著電輔車eSPRESSO輕快的揚長而去,只剩我用汗水與地心引力對峙。漸漸地,路上飄著濃濃的稻香,兩旁金黃稻穗迎風飄逸,醉心的景色讓人完全忘了地心引力,轉入一條農路,馳騁在綿延的金黃與翠綠中,藍天碧海,無邊無際,單純的田野,簡單的幸福。dsc_0535.jpg
忠勇自行車道是一條環形的自行車道,從長濱經忠勇到長光,沿途會經過忠勇梯田與長光梯田。忠勇與長光兩個部落大多是阿美族原住民,清領時期主要種植旱稻與小米,到了日治時期,開始向北邊的城仔埔噶瑪蘭人學種水稻,當時還集結了部落的力量開闢灌溉水渠,終於耕耘出今日所見滿山梯田的景象。在宜人的美景中,我們也感受到人類精神層面的美善。
dsc_0538.jpgdsc_0537.jpg
忠勇到長光之間有一段長達約兩公里的直線大道,這就是有名的金剛大道,一側是俊朗威武的金剛山,一側是廣大無涯的太平洋,筆直的大道直達遠方視線不可解析的神秘國度,道路兩旁盡是綿延的梯田,金黃夾雜翠綠的稻穗隨著海風搖曳,陣陣的稻浪呼應著遠方萬頃的碧海,宛如天上人間。dsc_0542.jpg

再美的景如果沒有人物,好像就少了生氣,要為金剛大道注入活力,還有什麼比單車人更速配的了!瞧,不只畫面有了生命,現場的旅人也驚嘆:「騎車真愜意,下次也要來騎車!」dsc_0541.jpg
dsc_0540.jpg
真好,又播下了一些單車旅行的種子,為了加深驚嘆者的印象,決定使出金剛大道上最閃的騎法,攜手滑行,在眾人羨慕的眼光中享受不絕的快門聲。羨慕嗎?腳癢嗎?出發吧!dsc_0573.jpg
dsc_0562.jpg
就愛這種簡單,就愛這種單純。我們要的不多,只想恬淡的生活,享受無須造作的幸福。dsc_0595.jpgdsc_0596.jpg
旅行,是為了融入天地的大美,轉化成生活的養分。
旅行,是為了洞悉天地的運行,萃取成生命的智慧。
dsc_0600.jpg

千山萬水,比翼雙飛,我們用滿腔的熱血回應大海的呼喚,太平洋我們回來了!dsc_0599.jpg
第三段行程待續,感謝期待....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
91.jpg
完整資料、照片來源:Eric的單車日記

>>回上一頁

最新消息

  • 新聞消息
  • 測試評比
  • 單車旅遊
聯絡我們Contact Us

相關連結

電子型錄 終身保固政策 隱私權政策 MBF 人車幾何設定服務

常見問題

  • MBF 相關問題
  • Q&A常見問答
  • 電話: 886-4-8526171 / 傳真: 886-4-8527881 / Email: bicycle@merida.com.tw ; merida-tw-contact-form@d10i.de
    地址: 515 彰化縣大村鄉美港村美港路116號

    跟隨我們

    美利達自行車 Merida Bikes

    © 2023 MERIDA 美利達自行車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 0800-296188

    美利達全球服務網

    此網站使用cookies蒐集必要的使用者瀏覽行為,以讓我們能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 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 線上隱私權聲明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