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空汙 所以不要騎單車? 英美專家這麼說..
因為空汙 所以不要騎單車? 英美專家這麼說..
[2018-01-01]
因為空汙,所以不要出門騎單車?
謝謝許多車友關心本議題,本文目的在於希望大家更了解空汙pm2.5,以及和運動之間的對比與衡量參考。大家的看法各有不同,但我們認為專家的意見是值得參考的,所以在此特別分享了兩篇發表於Preventive Medicine(預防醫學)期刊,專研空汙pm2.5與運動健康的知名學者/胸腔科醫師等學者群的研究報告,並加註國內環保署相關的空氣品質指標AQI對照,以供參考。
近來空汙的議題甚囂塵上,當空氣品質變差,許多民眾因而不敢出門騎單車或跑步運動。針對這個空汙vs.運動的健康弊利問題,英國劍橋大學的醫學與飲食/活動研究中心特別做了研究,並以” 空汙是否會抵消騎單車和健走的健康效益?( Can air pollution negate the health benefits of cycling and walking? )”為題,在2016年的Preventive Medicine(預防醫學)期刊發表了研究報告。
研究顯示,當空氣品質良好,基本上騎單車越久對健康的效益越大,但若空氣品質不佳,騎太久的話,健康效益反而會逐漸被空污抵銷。 前述英國研究報告歸納了兩個關鍵的累計騎乘時間點:
1. 代表健康效益達到最大的“tipping point臨界點”,超過了這個臨界點,騎越久健康效益會因為空污而開始漸漸遞減折抵。
2. 利弊均等的”break-even point損益兩平點”,超過的話變成弊大於利,也就是空污對健康的傷害開始大於騎車的效益。此英國醫學研究報告明確的提供了以下PM2.5(細懸浮微粒)濃度vs.單車騎乘時間長短的對比數據參考 (p.s. 和待在家裡做比較)
若空污PM2.5的濃度達到50ug/m3時(約當國內環保署空氣品質指標AQI橘色警戒區的上限左右),一天內騎單車約90分鐘會達到對健康效益極大化的臨界點,超過了90分鐘,騎越久健康效益開始遞減。而若一天的騎乘累計達5~6小時,則來到利弊均等的損益兩平點,超過則空污的弊大於騎車的利。

當空污PM2.5達到160ug/M3的超高濃度時(約當國內環保署空氣品質指標AQI紫色警戒區的下限左右),每天騎乘約0.5小時就會達到損益兩平,超過弊大於利。

以上空污vs.騎車時間比較的圖文資料來源: Can air pollution negate the health benefits of cycling and walking?
前述英國的研究指出,根據WHO世衛組織的資料,全世界不到1%的城市地區的空污PM2.5濃度年平均超過95ug/m3的程度,他們的結論是:”即使在大部份的都會市區環境(空污PM2.5年平均濃度<95ug/m3),運動的健康效益勝過於空汙的(健康)風險。(In most urban environments,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 outweighed risks of air pollution .)“
無獨有偶,一位專研空污對健康影響的美國知名胸腔醫師學者也有類似的研究結論: “運動勝過空污,幾乎總是。(Exercise trumps air pollution, almost always.)”
p.s. 國內環保署空氣品質指標(AQI)的定義:
綠色良好(AQI指數0~50):PM2.5濃度24小時平均值0~15.4ug/m3。
黃色普通(AQI指數51~100):PM2.5濃度24小時平均值15.5~35.4ug/m3,對非常少數之極敏感族群產生輕微影響。
橘色警戒區(AQI指數101~150):PM2.5濃度24小時平均值35.5~54.4ug/m3,對人體健康影響為空氣污染物可能會對敏感族群的健康造成影響,但是對一般大眾的影響不明顯。
紅色警戒區(AQI指數151~200):PM2.5濃度24小時平均值54.5~150.4ug/m3,對人體健康影響為對所有人的健康開始產生影響,對於敏感族群可能產生較嚴重的健康影響。
紫色警戒區(AQI指數201~300):PM2.5濃度範圍為24小時平均值150.5~250.4ug/m3,對人體健康影響為健康警報,所有人都可能產生較嚴重的健康影響。
褐紅色警戒區(AQI指數301以上):PM2.5濃度範圍為24小時平均值250.5以上,代表健康威脅達到緊急,所有人都可能受到影響。。